|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272|回復: 4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書籍] 《数学与知识的探求》(西方数学文化理念传播译丛)

[複製鏈接]

1萬

主題

0

好友

9萬

積分

比思貴賓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4-5-1 06:59
  • 簽到天數: 4482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成長值: 138090

    推廣值
    0
    貢獻值
    17777
    金錢
    1083
    威望
    95358
    主題
    11213

    回文勇士 中學生 高中生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大學生 文明人 教授 愛因斯坦 伴壇終老 文章勇士 附件高人 附件達人 文章達人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表於 2018-6-7 09:44:57 |只看該作者 |倒序瀏覽
    本帖最後由 蒼之濤 於 2018-11-12 14:11 編輯

    内容简介

    《数学与知识的探求》以一个数学家的睿智,探讨了自古希腊以来,尤其是自伽利略以来数学在现代自然科学发展演化中的作用。首章利用现代心理学生理学的错觉实验说明了感官知觉之不可靠。其实古希腊人早已领悟了这一点,因而求助于数学来研究自然现象成了古希腊的传统,这也是古希腊天文学兴起的原因(第2、3章)。无论是托勒密的地心说还是哥白尼和开普勒的日心说,追求数学上的简单性和完美成了探求自然知识的动力(第4章)。笛卡儿为科学建立了基于数学的严密方法论,而现代科学之父伽利略,其科学研究纲领的前提则是: 自然之书是用数学这门语言撰写的(第5章)。本身就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家的牛顿,其科学巨著就冠以《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第6章)。麦克斯韦方程组能够揭示人的感官所不能及的电磁世界,则充分显示了数学的穿透力(第7章)。二十世纪的两项重大科学发现——相对论和量子论——,其基本物理思想和数学工具之间有着奇妙的对应(第8~10章)。这就引发了这样的问题,数学知识本身又从何而来?数学与物理实在的关系是什么(第11、12章)?书中没有铺陈数学知识,数学只是像一位垂帘听政的皇后一样若隐若现。因此,想了解古今自然观或科学方法论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学习者可以从中受到启发,而自然科学研习者读此书则可以引发对于其专业领域的反思。而这正是作者所孜孜以求的: 在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之间搭起一座桥梁。


    下载地址:https://u1106593.pipipan.com/fs/1106593-319649187

    ca1f52c7a276a80bt.jpg (30.49 KB, 下載次數: 0)

    ca1f52c7a276a80bt.jpg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無效樓層,該帖已經被刪除

    0

    主題

    0

    好友

    890

    積分

    高中生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2023-5-9 20:28
  • 簽到天數: 25 天

    [LV.4]偶爾看看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4131
    威望
    890
    主題
    0
    5#
    發表於 2020-4-19 16:54:02 |只看該作者
    [s:91]老天啊,你为什么让我看到这么好的帖子,如果我以后再也看不到比这好的帖子你还让我怎么活啊![s:81]
    回復

    使用道具 舉報

    您需要登錄後才可以回帖 登錄 | 按這成為會員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6-1 11:09 , Processed in 0.014002 second(s), 18 queries , Gzip On, Memcache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