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483|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中東] 你不知道的沙特阿拉伯

[複製鏈接]

4010

主題

0

好友

1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4-4-26 09:51
  • 簽到天數: 431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8
    金錢
    4389
    威望
    17024
    主題
    4010
    樓主
    發表於 2020-7-9 14:05:10
    一、幸福沙漠之国
    沙特阿拉伯王国位于亚洲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东濒波斯湾,西临红海,同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也门等国接壤,并经法赫德国王大桥与巴林相接。沙特国土面积为22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3077万。伊斯兰教为国教,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沙特是政教合一的君主制王国,《古兰经》和穆罕默德的《圣训》是国家执法的依据。国王是国家元首,行使最高行政权和司法权。
    沙特矿产资源丰富,原油探明储量为362亿吨,占世界储量的16%,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储量为291万亿立方英尺,居世界第五位。沙特还是世界上最大的淡化海水生产国,其海水淡化量占世界总量的20%左右。


    石油和石化工业是沙特的经济命脉。石油收入占国家财政收入的75%,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5%。2014年,沙特经济稳定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达7525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44万美元,经济全球竞争力排名第二十四位。


    由于有强大的石油美元做支撑,沙特百姓享受极高的福利待遇:教育免费,如果上大学每月还有工资;医疗免费,如果国内医院治不了,政府出钱送到国外治病,就连一起跟随的保姆费用政府也包了;政府负责为每个人安排就业,并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为每月3000里亚尔(约合4800元人民币);居民购房政府提供无息贷款,如果家中确有困难无力偿还贷款,最后政府买单。沙特的住房指的可都是400平方米、500平方米的独栋别墅。


    二、沙特阿拉伯历史
    公元 7世纪,穆罕默德在麦加创立了伊斯兰教,他的继承人统一了阿拉伯半岛,并逐步建立起横跨欧、亚、非的阿拉伯帝国
    奥斯曼土耳其征服埃及。十六世纪奥斯曼帝国兴起,1516年8月,奥斯曼帝国在阿勒颇北面的达比格草原战胜埃及马穆鲁克军队,征服了整个叙利亚。1517年1月,奥斯曼帝国苏丹(1512~1520在位)率土耳其军与埃及马穆鲁克王朝末代国王图曼贝伊的军队在开罗城郊决战,图曼贝伊全军覆没,埃及马穆鲁克王朝灭亡。


    奥斯曼土耳其征服阿拉伯半岛。1547年,土耳其占领也门,1550年占领巴林,1557年在阿曼马斯喀特击败葡萄牙人,并控制阿曼。不久,土耳其人征服了红海沿岸的厄立特里亚与索马里。接着,摩苏尔成了土耳其向伊拉克推进的新的出发点。土耳其与波斯争夺伊拉克的百年之争,以土耳其的胜利而告终。继伊拉克之后,土耳其人又征服了波斯湾沿岸的哈萨地区。然而,土耳其人的这种统治始终未能直接渗透到阿拉伯半岛腹地,它对半岛大部分地区的统治,在相当程度上只是名义上的,18世纪中叶以前奥斯曼帝国在半岛基本上是借助各地部落酋长和宗教领袖向素丹缴税、纳贡和承担徭役。这是帝国在半岛的统治及其权威的主要体现。


    奥属埃及阿里王朝兴起
    1804年开罗人民不满马木路克统治,发动了第三次起义。穆罕默德 阿里趁机站在起义者一方,起义取得胜利。
    1805年,埃及人们召开会议,拥戴阿里为埃及帕夏,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素丹发兵进攻,但遭到失败,7月9日,奥斯曼素丹承认阿里为埃及总督,并授予他帕夏封号,建立阿里王朝。
    阿里一旦完成创国基业后,对外称霸的野心就开始膨胀了。从1811年至1841年,可以说是阿里穷兵黩武的30年。他参与镇压了阿拉伯半岛瓦哈比教派的起义,武装入侵苏丹,卷入血洗摩里亚半岛希腊人民的革命战争,出兵占领巴勒斯坦、黎巴嫩和叙利亚,甚至越过托罗斯山脉,占领土耳其部分领土。1833年阿里的势力达到了顶点,版图东起叙利亚沙漠,西至利比亚沙漠,北至地中海和托罗斯山脉,南至阿拉伯海和苏丹南部,一个地跨亚非两洲的帝国勃然兴起。按照《全球通史》中的说法,“他的计划是要在小亚细亚以南的奥斯曼帝国行省以外创立一个阿拉伯帝国。”
    从1811年开始,阿里发动的对外战争持续不断,历时约30年。它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前20年(1811—1831年),阿里打着奥斯曼素丹的旗号实行扩张;第二阶段是后10年(1831—1841年),阿里直接向奥斯曼帝国开战,妄图推倒宗主国并取而代之。
    沙特第一王国兴起
    16世纪阿拉伯半岛中部内志沦为奥斯曼帝国的属地。1446年前后,沙特家族的祖先离开半岛东部卡提夫,来到内志地区的瓦迪-木勒噶河谷附近定居,并将这个地方定名为德尔伊叶。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沙特家族成为内志地区三个最有势力的家族之一。18世纪上半叶,在内志地区出现了伊斯兰教的一个新教派-瓦哈比派。瓦哈比派作为实现政治统一的思想武器,被沙特家族全盘接受下来,并在沙特家族建立中央集权国家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1801年,沙特攻打今伊拉克境内的什叶派圣城卡尔巴拉,屠杀了包括妇孺在内的数千名什叶派穆斯林。许多什叶派圣祠毁于一旦,包括穆罕默德之孙伊玛目侯赛因的陵墓。1803年,圣城麦加在阿卜杜勒·阿齐兹的恐吓下投降(麦地那也遭遇了同样的命运)。瓦哈比派教徒们拆毁了众多历史遗迹和所有的陵墓与圣祠。最后,大清真寺周围历经数百年的伊斯兰教古建筑悉数被毁。


    奥斯曼帝国训令埃及入侵沙特第一王国
    沙特王国建立后开始大范围的扩张,到19世纪初叶,沙特家族的势力已北达巴格达近郊、南抵亚丁湾,控制了包括圣地麦加和麦地那在内的几乎整个阿拉伯半岛。沙特家族公开宣称要由阿拉伯人来统治阿拉伯世界,瓦哈比教派则以脱离奥斯曼帝国而独立作为其政治主张。这些扩张行动也引起了奥斯曼帝国的不满。奥斯曼素丹马哈茂德二世对阿拉伯半岛上的造反潮流十分惊恐,多次派兵进剿,均遭失败,不得不训令阿里出兵征讨。
    阿里因素丹的要求符合自己的扩张意图,便同意出兵。1811年9月,阿里派儿子图松率一万大军侵入阿拉伯半岛。瓦哈比教徒在沙特.阿卜杜勒.阿齐兹(1803—1814年任酋长兼教长,号称“大沙特”)率领下,以游击战术杀伤埃军,仅在绍腊涸谷会战中就使埃军损折5000余人。但图松的大军毕竟武器精良,且能不断得到增援,经过一年多苦战,终于占领了包括麦加、麦地那在内的许多重要城镇。但是,大沙特仍然以灵活机动的战术坚持抵抗,使埃及军难以巩固胜利。在这种情况下,穆罕默德.阿里不得不率军亲征,双方又展开了艰苦的拉锯战。1814年,大沙特去世。此后,沙特家族内部一度因争夺酋长职位而发生内讧,削弱了自身;同时,继承大沙特的阿卜杜拉.本.沙特(1814—1818年在位)又放弃了游击战术,与埃军硬拼,致使沙特军队的有生力量被大量杀伤。1815年,阿卜杜拉.本.沙特不得不屈膝求和。
    1816年,阿卜杜拉.本.沙特率瓦哈比教徒再次发动起义,阿里派能征善战而又残酷无情的长子易卜拉欣率军讨伐,采取断水源、砍树木、焚粮草、杀百姓的野蛮手段对付起义军。1818年3月,易卜拉欣在攻占了大部分起义军的据点后,开始围攻沙特家族的根据地德拉伊叶。经过半年多的残酷战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阿卜杜拉.本.沙特被迫投降,后被奥斯曼素丹处死。埃军仅在攻克德拉伊叶的战斗中就死亡1万人,而在整个历时十年的战斗中估计至少死亡10万人。穆罕默德.阿里以如此昂贵的代价,换来了第一次对外扩张战争的胜利,易卜拉欣被素丹任命为汉志省督,阿拉伯半岛实际上处于埃及的统治之下。 沙特家族被迫逃往科威特和波斯湾的沿海城镇。
    第二沙特王国兴起与覆灭
    1824年,穆罕默德的孙子图尔基夺取了利雅得,建立起第二个沙特酋长国。1834年,图尔基的长子费萨尔继位,后在与土耳其人的一次交战中被俘,被逐放埃及。1843年,费萨尔从埃及逃回,重整旗鼓,于1845年恢复了对半岛中部的统治。1865年,费萨尔去世后,由于诸子争权,导致内战连绵。北部地区的夏马尔部落酋长穆罕默德·本·拉希德趁机侵入,于1891年占领利雅得。第二个沙特王国覆没。


    第三沙特王国兴起
    1901年,伊本·沙特率众自科威特攻入内志。1902年攻克利雅得,接着平定了由土耳其人煽动的多次部落叛乱,确立了在内志的统治地位。伊本·沙特利用瓦哈比派的意识形态巩固封建统治,扩大领地,建立统一国家。 1910年他建立了一个宗教组织,称伊赫万·陶希德(一神论兄弟会),欲借此打破氏族壁垒,以宗教纽带把各部落结成一体。
    1912年建立了伊赫万的农垦区希吉来(要贝都因人从游牧的沙漠地带迁到垦殖区定居,从事农业)。希吉来同时还是瓦哈比派的传教点和军事组织,为伊本·沙特的征战提供了一支精锐部队。
    1913年,在英国人的支持下,伊本·沙特对奥斯曼帝国开战,进攻哈萨地区,在战斗中,伊本·沙特曾被炸开腹部,肠子都流了出来,但他沉着应战,最终获得了胜利,夺取哈萨地区,从而获得出海口。这样,伊本·沙特的王国与半岛西部哈希姆家族的汉志王国和北部的拉希德家族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伊本·沙特基本上征服了阿拉伯半岛内地的广大地区。
    1915年,伊本·沙特与英国签订《乌凯尔条约》,同英国结成盟国反对奥斯曼帝国支持下的拉希德家族,1921年,出兵攻打世仇拉希德家族,经过半年的围城战攻陷哈伊勒城,拉希德家族投降,伊本·沙特宣布自己为“内志及其归属地区苏丹”。


    沙特统一内志和汉志1916年6月,汉志地区爆发反对奥斯曼帝国统治的阿拉伯大起义,哈希姆家族第38代族长、麦加大谢里夫侯赛因·伊本·阿里于1916年6月10日宣布独立,建立汉志王国。 1919年,侯赛因宣布自己为统一的阿拉伯国家之王,导致他与另一个立志统一阿拉伯的人——内志酋长伊本·沙特发生冲突。 1924年3月11日,侯赛因在土耳其废除哈里发制度之前两天宣布自己为哈里发,遭到穆斯林世界的反对。伊本·沙特发表文告,称侯赛因自立为哈里发的行动违反了伊斯兰教的教义与传统,并谴责哈希姆家族对朝觐麦加者征收的高额费用,号召穆斯林世界对汉志展开圣战。 1924年8月,伊本·沙特统帅的内志军队向汉志王国发动进攻。由于侯赛因拒绝接受贝尔福宣言,英国撤消了对他的支持,内志军队很快攻占了塔伊夫等城市。在麦加的贵族、商人和封建主压力下,侯赛因被迫在1924年10月5日将汉志国王之位传与长子阿里·伊本·侯赛因,同时将亚喀巴-马安地区割让给英属外约旦。 1924年10月13日,内志军队攻陷麦加,阿里退守吉达。吉达失守后,阿里流亡伊拉克,侯赛因流亡塞浦路斯。汉志王国被伊本·沙特吞并。1927年,与英国签订《吉达条约》。新条约废除了英国的特权,宣布伊本·沙特领导的国家获得“完全和绝对的独立”。1932年,将汉志和内志两个王国合并,成为沙特阿拉伯王国,为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国家。


    沙特和也门战争
    沙特阿拉伯建国时,阿拉伯半岛除了在英国羽翼下保护的阿曼、科威特以及巴林等小国外,唯一对其不大买账的就是也门王国了。也门王国也是在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崩溃后实现独立建国的,而且这个国家是什叶派,沙特阿拉伯则属于逊尼派,因此这两个国家存在天然矛盾。
    沙特王国在扩张过程中,于1926年吞并了阿西尔,也门一直声称对此地拥有主权,此外沙特还力图将巴哈、吉赞、奈季兰等地纳入版图,也门看来也应该是自己的地盘。1933年11月,也门索性派出军队占领奈季兰。伊本·沙特派出代表团前往也门,试图缔结和平条约。不料也门国王叶海亚下令将代表团尽数囚禁起来,他高傲地宣称:“这个贝都因人(指伊本·沙特)算什么?敢来挑战我们家族900年的霸权?”
    1934年5月,伊本·沙特见也门内部情况混乱,于是下令军队发动进攻。当时也门首都萨那由于食品短缺发生骚乱,有传闻称叶海亚已经被害。叶海亚很快出来辟谣,但他的儿子已逃出萨那。在这样的混乱中,也门难以抵挡沙特大军的进击。叶海亚情急之下请求埃及国王出兵相助,但遭到拒绝。
    拥有装甲车和坦克的沙特军队随即直扑也门首都萨那。此时伊本·沙特向也门提出要求,叶海亚必须退位、两国边境地带必须在5年内由沙特军队控制,也门还要驱逐其收留的阿西尔地区的几个前任统治者。也门自然不可能答应如此屈辱的要求。叶海亚准备死撑到底。此时一些西方军事专家也分析,沙特尽管在武器装备上具备优势,但要进军萨那,必须经过山地作战,而也门军队的山地作战经验更为丰富,因此沙特短期内未必能够攻占萨那。
    伊本·沙特也意识到不可能一举消灭也门。5月12日,双方开始谈判。伊本·沙特提出叶海亚可以不退位,但是他要求与也门签订为期20年的停战协议。此外,沙特国王还宣称自己对占领也门没有兴趣。伊本·沙特的这番主张,可以说是重大让步。但也门方面一直没有给予答复。据说,当时叶海亚和他的儿子存在分歧,前者希望缔结和约,后者则主张要把这场仗打下去。眼见谈不出结果,双方于是在战场上继续互相施压。边打边谈的状态一直持续到1934年6月14日,经有关方面调解,两国在沙特城市塔伊夫签署了《塔伊夫协议》。根据该协议,也门承认沙特对在奈季兰省、阿西尔省和吉赞省占领的领土享有20年的控制权。但是,也门从未放弃对上述地区的主权要求。
    1990年也门统一之后,萨利赫政府视《塔伊夫协议》为不平等条约,称该协议已于1992年9月到期,反对延长该条约,引起沙特的强烈不满。峰回路转,沙特阿拉伯和也门2000年6月12日在沙特西部海滨城市吉达正式签署了两国陆上和海上最终和永久性国际边界条约。


    三、沙特阿拉伯地缘
    沙特阿拉伯东临波斯湾,西靠红海,是阿拉伯半岛上唯一一个既临波斯湾又接红海的两海国家。沙特面积占阿拉伯半岛的75%,其地缘优势犹如印度占据印度次大陆一样的优势。制约沙特内部融合和发展是内部茫茫沙漠,克服之道应该是引进中国高铁连通沙特主要城市。
    沙特的地理摇篮是内志,这里也是与极端逊尼派宗教运动相关的瓦哈比教派的中心。这个干旱地区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中心,夹在北部的大内夫得沙漠和南方鲁卜哈利沙漠之间,东部是波斯湾沿岸地带,西部是汉志山。“内志”一词是指高地,此地西部海拔1500米,东部则有800米。19世纪后期,英国探险家和阿拉伯学者查尔斯道蒂对内志有如下描素:
    溪水有气无力地尖叫着,和着沙砾的噪音,它是内志各个村庄干旱少雨的土地发出的哀鸣。牛再有劲也派不上用场,这里连超过8米深的井都凿不出来。他们说,如果上帝没有创造骆驼,内志早已没了人烟。
    自北向南环绕内志高原的是内夫得沙漠、代赫纳沙漠、鲁卜哈利沙漠。在沙特阿拉伯东部代赫纳沙漠与波斯湾之间,北到科威特,南到卡塔尔,是宽约80公里的哈萨平原。哈萨地区是世界最大石油产区之一,陆上与海底有十多个大型油田,同时也是沙特什叶派主要聚集地区。自现代沙特建国后,虽然哈萨地区什叶派的权益长期遭受严重损害,但他们并未发起大规模的反政府活动。然而,在伊朗伊斯兰革命的激励和推动下,什叶派与沙特逊尼派的王室矛盾重重。


    沙特汉志地区位于西部沿红海边缘,有一条叫作“塞拉特山脉”的山地所覆盖,这条山地带其实也是东非大裂谷的一条边了。塞拉特山地面向红海,受地形影响,迎风坡降雨量较多,山谷中绿洲广布。夏季从海上吹来潮湿空气至山地形成地形雨,迎风坡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左右,为阿拉伯半岛降水最多地区。而麦加和麦地那所选择的地点,也都是山脉当中水源最为集中的绿洲。从湿热难忍的吉达或干燥酷热的内志沿着蜿蜒起伏的公路驶向塔伊夫,随着海拔的逐渐升高,清凉宜人的微风迎面吹来。坐落在沙特西南汉志以东群山之中的塔伊夫,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海内外的游客。临近麦加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山地气候条件使塔伊夫成为沙特重要的旅游胜地,民间流传着“在麦加渡冬、在吉达赏春、在塔伊夫消夏”的说法。汉志人面向红海,从埃及、叙利亚寻找文化寄托,而不是求助于内志严峻的沙漠及其瓦哈比教义。
    被沙漠所环绕的内志地区能够从圣城的宗教影响力上得到好处的。在穆罕默德时代,塞拉特山地之所以能够成为阿拉伯人的地缘重心,一方面是因为山地之中的条件,多少比腹地沙漠之中的高原要好些,另一方面也是因为麦加和麦地那这些山中绿州,能够扼守住进入沙漠腹地的商路。如果你想从富庶的尼罗河流域或者地中海沿线(以色列现在占据的区域),打通商路进入内志高原的话,沿塞拉特山脉南行到中部,再穿越山地进入内志高原,能让你在同等距离下,尽量少的行走在沙漠地带。只是当两大圣城成为穆斯林世界的中心,而不仅仅是一条商路上的枢纽之后,在它东则的内志地区,反过来也成为了东部穆斯林(两河流域、伊朗高原,以及阿拉伯半岛东北部沿海地区)进入塞拉特山地朝觐和经商的必经之路了。显然,内志高原上的那些绿洲,同样也可以从中获得额外的利益。
    沙特哈萨地区什叶派与巴林什叶派地缘上十分接近,血缘上彼此紧密联系,文化和生活方式也大体一致。巴林什叶派占本国人口的绝对多数,但统治者却是以哈里法家族为代表的少数逊尼派。由于巴林因什叶派问题而引起的政局不稳不可避免地将会对沙特产生影响。假若巴林出现剧烈的政治动荡,什叶派获得与其人口相称的政治权力,这将带来沙特东部石油产区的不稳定。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5-15 12:26 , Processed in 0.041303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